永远的撒哈拉

一份真情是历久弥新的,而一本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常读常新,我想,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应该就是这样一本书了!第一次接触三毛的文字便是这本书,从此,感叹于她笔下的生活很有趣。最近,我重读了这本书,仍是喜欢,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所以我想推荐给大家。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了三毛与爱人荷西在沙漠上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在沙漠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荷西回应:“每想拥抱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片雪,至此雪花拥抱撒哈拉!”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当三毛第一次踏上她梦寐以求的沙漠时,眼前的一切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恶劣的天气、简陋的生活条件、匮乏的物质生活以及思想守旧的沙漠居民,这一切都给充满幻想的三毛重重一击。但三毛没有退缩,相反,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艰苦的沙漠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她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人,即便在大漠上,也可以将家布置得温馨舒适,可以把每天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可见再艰苦的环境也难不倒一个用心生活的人。三毛,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沙漠生活很艰苦,却让三毛收获了不一样的幸福和快乐,正如她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内心柔软和温暖的三毛愿意伸出手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沙漠人,为他们治病,给他们讲课,赠与他们礼物,她用心善待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份感情,从来不会因为沙漠人的不开化而嫌弃他们,但同时她又是那么的爱憎分明,从来不会掩饰内心的情感,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
   只有像三毛这样情感丰富和细腻的人才会懂得大漠的美,才会欣赏大漠的美,她对于沙漠的描述让人甚是向往,虽然不能亲身走近非洲的撒哈拉,但希望从书中走近三毛心中的“撒哈拉”。

   撒哈拉在三毛的眼里,是如此娇美——“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天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这一切的景象使我意乱神迷,目不暇给。”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酮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又如“ 沙漠,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土黄色的,也有红色的,我偏爱黑色的沙漠,因为它雄壮,荷西喜欢白色的沙漠,他说那是烈日下细致的雪景。”
    我想,在这些动人的文字后面,一定是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果然是如此的,她写道“ 我在这条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就跟每一个在街上走着的人举目所见的一样普通,说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不值得记载下来,但是,佛说—“修百世才能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那一只只与我握过的手,那一朵朵与我交换过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对话,我如何能够像风欢拂过衣裙似的,把这些人淡淡地吹散,漠然地忘记?”她爱撒哈拉,爱那里的每一个人,也爱她在撒哈拉安下的与荷西的家,她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三毛通过在撒哈拉的生活,体悟人生的点滴,书中有不少借《红楼梦》中词句表达心中感慨——“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啊,正如三毛所说,人生是一个过程,无关乎你在哪里,而无论你在哪里,都发生着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故事。我喜欢《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三毛,也喜欢上了用心去感受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品味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代含驰/文

来源:党委工作与人力资源部    发布时间:2022/6/24 9:44:41   点击:5850 次
上一篇:清欢
下一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