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癖好多种多样,读书可谓其中一种。简单的白纸黑字,记叙精彩的瞬间,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热爱阅读的人,迟早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知己”。这个“知己”会慢慢让你拥有一种看世界的特别眼光,甚至让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和其他的癖好相比,阅读经典能够使人获得更开阔的眼光,看见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些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如果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未踏入这个宝库,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倡导与书结缘,特别是红色书籍。
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善……”可见,知识能改变性格,性格能改变人的命运,而一个人成长的轨迹离不开书本。千百年来,读书,一直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最甜蜜的体验。可在通信功能发达的今天,这种好习惯却不断走向衰微,读一本好书,写一个好故事,恐怕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杳然绝迹了。
对于红色书籍,我看的甚少,当红色书籍像草原一样把自己敞开时,作为面对它的人,总会显得过于有限。当我打开《长征》《苦难辉煌》《浴血荣光》等红色书籍,一个人面对那么久远的东西时,自身的局限便一览无余,当狭隘面对辽阔,唯一的退路便是折服与祈祷。尽管我读不懂太多的词语,尽管在这些红色书籍面前我显得如此平凡和卑微,我仍然会不知疲倦的去追求它的富有与滋润,借此改变一些心灵的贫瘠,放弃一些精神的荒芜,只为了填充一些生命的空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我以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身份:读者。亲手打开一本书,触摸人类已达的精神高度,足不出户,仿佛世界就在这里。可以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那些年,在生产车间倒班,平凡的进入社会,平凡的进入体制,上班下班,过着和众人一样的平凡的生活,但我从未放弃过写东西的习惯,家里没有电脑,我就把本子揣在兜里,用纸记录下那些工作中让人感动的每一个瞬间,然后再拿着书本去找车间核算员打出来,现如今,进入多媒体时代,我便有了新的梦想,混迹于各大论坛,学着各种编辑,看着各路大神的游记随笔,终于不出意外的被熏陶出一丝文艺青年的气息,没有太多闲娱时间,但我可以在书本中感受中国各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人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去所有的诗和远方。作为一个母亲,我没有男儿冲锋陷阵的霸气,但我想我的言行足以影响孩子,我自认为自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孩子肯定也上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床头抱本书,哪怕没心思看,自己的行为应该能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舟飞船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对国家而言,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取得全方位发展,使中华民族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东亚病夫”一去不返,东方雄狮不再沉睡,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国家不断走向富强,但是那些红色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了解和记住民族历史。
那一本本泛黄了的红色书籍,是用时光的笔墨泼洒出来的,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一段段久违的历史,一个个尘封的感动,它们是我渐行渐远的青春,选择读书,坚持读红色书籍,人就走进了一种文化自信与日俱增的生命状态。
郭东香/文/图